最近后臺總有朋友在這個問題上糾結:建個網球場,地面鋪好了,燈光看好了,到了圍網這一塊,怎么報價亂七八糟的?
有的廠家報 30 塊一平,有的敢報到 100 多塊。
你可能會想,不就是一圈鐵絲網嗎,差價能有這么離譜?
其實,這里面的水,比你想象的要深。如果你只盯著“多少錢一平方”這一個數字看,大概率是要踩坑的。今天咱們不扯那些虛頭巴腦的理論,直接把造價這本賬拆開算一算。

為什么我看不到一個“標準價”?
很簡單,網球場圍網不是超市里的可樂,沒有統一零售價。
它是一個非標定制品。
你場地在海南還是黑龍江?抗風等級要求多少?是專業比賽用還是小區里隨便玩玩?這些需求一變,材料清單就得跟著變,價格自然天差地別。
市面上所謂的“均價”,大多數時候是個參考值,甚至是個誘餌。
決定價格的幾個硬指標
咱們把圍網拆解一下,錢主要花在三個地方:網子、管子、漆面。
先說網子。這是最容易偷工減料的地方。
如果你聽到報價特別低,比如三四十塊錢一平,多半是塑后絲徑和內絲在搞鬼。正規的網球場圍網,包塑后的絲徑通常要達到 3.8mm 甚至 4.0mm 以上。
有些低價貨,你看上去挺粗,實際上皮厚肉少——塑料皮裹得厚厚的,里面的鐵絲細得像牙簽。這種網一撞就軟,時間久了塑料皮一爆裂,鐵絲立馬生銹,兩年就得換。
這時候你再算算賬,是現在多花點錢,還是過兩年重做一次劃算?
再看管子(立柱和橫梁)。
很多人只問管子直徑,這容易被忽悠。關鍵得看壁厚。哪怕都是 75mm 的圓管,2.0mm 厚度和 2.5mm 厚度,承重能力完全不是一個量級,鋼材用量也差了不少,這都是實打實的成本。
還有一個容易被忽視的細節:防腐工藝。
市面上分“浸塑”和“噴塑”。記住一句話:室外場地,能選浸塑就別選噴塑。
浸塑的涂層厚,防銹能力強,風吹日曬也不容易掉皮。噴塑雖然表面看著光亮,甚至更細膩,但戶外環境太惡劣,稍微磕碰一下,銹點就出來了。

那么,合理的預算區間大概是多少?
雖然沒有標準價,但我可以根據目前的行情,給你三個檔次做參考(包含立柱、網片及配件,不含安裝費和運費):
入門級(約 45 - 60 元/平米): 適合預算非常緊張的小區改造或者臨時性場地。絲徑偏細,管壁較薄,防腐做工一般。能用,但別指望質感多好,壽命相對短。
標準級(約 65 - 90 元/平米): 這是大多數商業球館、學校場地的選擇。4.0mm 的 PE 包塑圍網,配上 2.5mm 壁厚的立柱。這種配置性價比最高,既耐用,外觀也顯檔次,撞擊回彈力也不錯。
專業級(約 100 - 130 元/平米): 這種通常是高端俱樂部或者承辦賽事的場地。用料扎實,甚至會用到扁鐵壓條固定的框架結構,整體穩固性極強,細節處理也非常到位。
除了材料費,別忘了這些隱形支出
很多人做預算,只算了材料錢,結果最后超支了。
安裝費是個大頭。如果是那種需要現場掛網的“組裝式”圍網,人工費可不便宜。因為要把網子拉緊、掛平,非常考驗師傅的手藝,沒經驗的人根本干不了。
還有運費。圍網是重貨,也是拋貨,占體積。如果是異地發貨,物流成本可能會吃掉你預算的 10% 到 15%。
最后給你個建議
選購時得摸清門道。先看場景——社區球場選熱鍍鋅+PE包塑,兼顧耐用與性價比;專業賽事必須認準ITF認證,網面張力均勻才能保證反彈精準。再查細節:立柱壁厚要≥2.5mm,PE包塑層得均勻無氣泡,焊接點要平滑無毛刺。最后比服務——一站式測量-定制-安裝能省3-5%費用,5-8年質保更安心。
最忌諱貪便宜。60元/㎡的冷鍍鋅圍網,鋅層薄得半年就生銹;80元/㎡的“特價款”,可能偷減絲徑或網孔尺寸。
算總賬得看長期。賽事級圍網雖貴,但五年質保期內容易維護,總成本比三年一換的廉價圍網低30%。關鍵是選對場景:小區球場選經濟型,專業場地咬咬牙上高端款,畢竟一場比賽因球飛出中斷,損失可不止幾千塊。
價格從不是孤立數字。它藏著材質的硬度、工藝的精度、服務的溫度,更關聯著運動的安全與體驗。下次再問圍網價格時,不妨多問句“這錢花在哪了”——畢竟,好的圍網該是球場的隱形守護者,而不是總讓你提心吊膽的“定時炸彈”。